一条和股民息息相关的信息:今年会有超过50家A股企业去H股上市,包括三一重工、宁德时代等巨头。而去年同期,仅有两家企业在推进赴港上市进程。
所以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?难道大A被抛弃了吗?
本期内容很干,这其实是我在2个月之前写在圈子里的,很多圈友无比受益。但即便2个月后,现在公开出来,也有很深的价值和启发,它涉及到很大的趋势。
01
第一个知识点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?
答案一:顶层设计,国家布局。
去年4月,证监会发布“五项措施”,明确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;今年5月的金融三巨头发布会上,证监会吴主席又再次强调,要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
政策的详细解读,涉及很多敏感的内容,大家去圈子里看。
其实国家就是想要让港股成为中国资产对接外资的桥梁。为什么要是港股呢?大A不行吗?
很容易理解,因为内地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,外资即使看好中国资产,但不太敢掏钱投大A,因为他们怕人民币不能换成美元带回家,担心钱进来容易出去难。
所以呢,企业去香港上市,问题就解决了,因为港币能自由兑换美元呀,外资可以自由进出,打消了他们的顾虑,是不是一下子就愿意掏钱了?
答案二:企业自身也需要。
因为去港股再上市,等于再一次募集一批资金,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。
那么问题来了,有些企业并不缺钱,比如宁德时代,账上有3200多亿的现金,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。为什么还要赴港二次上市呢?
一方面,企业要拓展全球境外业务,缺的不是人民币,是美元。
举个例子,假设某奶茶品牌在国内有300家店,生意超级火爆,账上躺着1亿人民币。但想要在美国、法国等欧美国家开100家分店,需要1000万美元。兑换吗?容易给人要跑路的嫌疑,会引起投资者恐慌。
怎么办呢?去香港上市啊,吸引中东土豪、高盛、瑞银等国际资本投资。因为港币可以自由兑换成美元,上市后,拿到港币可以秒换成美元,就可以境外扩张了。
这些外资机构不仅是金主,还能带来海外资源。比如企业想进军美国市场可能会受到阻碍,比如无法获取到一些核心资源,但如果海外巨头投资了,就成了利益相关者,其实是有一些好处的。
目前大家都知道美元在衰落的过程中,但也不可能立即嘎掉,现在可能是最后的“美元还值钱”的时代,所以,今年出现A股企业密集赴港上市的现象,可能就是想趁着目前美元还值钱,赶快赴港上市,募集资金把美元花出去。
不用猜,背后一定是顶层设计在推动。所以,有一些结论,我不好明说。
02
第二个知识点来了,普通人该怎么布局?
我给出了很具体的建议。如果你是比较激进的,能够承担风险的投资者,能买谁呢?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资者,该怎么选择呢?
【信息积累0031】
公开平台上,不好公开讲。大家进圈搜索【信息积累0031】,答案就写在这篇文章里。另外,两地上市的企业表格也附在了这篇帖子最后。
03
第三个知识点来了,只在港股上市,没在A股上市的好企业,也是有不少的,为什么我们却更应该关注两地同时上市的呢?
有很多重要的原因,时间篇幅有限,我提示一小点,就是在政策支持下,南下资金会很多。
这个观点我在2个月前圈子里提出来的,这两个多月,是不是非常醒目的能看到?
原因很简单,答案是,大家不用太高看国内的金融机构,他们人手不够,研究覆盖面也不广。所以在政策支持之前,很多机构投资港股的比例非常低,对港股的熟悉程度很低。
而在A股上市过的,等于可以直接给金融民工们一个减轻工作压力的机会,直接套用对A股公司的理解即可。
其次,从合规角度考虑,有A股做参照且港股估值更低的公司,投资决策非常容易过。毕竟估值逻辑容易参考,就算赔了也好讲道理,锅不能全怪自己吧。
这是从打工人角度,你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偏好,就能得出很多推理。咱跟着机构的思路走,出错的概率也更小。这个道理,过去2个月让圈子里的朋友爽翻了,道理还在继续。
04
第四个知识点,这会利空大A吗?
直接说答案,不利空。
因为企业赴港上市,得到国际资本的支持后,扩大了生产经营范围,企业增收,反而有利于拉动股价上涨。
以前香港和台湾甚至是我们被海外掣肘的筹码。现在呢?国家实力强了,才有了对港的掌控能力,所以才有能力把香港打造成“国际资本进出中国的超级通道”。
国家要推港股,这种顶层设计推动的大趋势,是普通人配置资产的重要机会,必须重视起来。
/END/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